<blockquote id="weqoq"></blockquote>
<tr id="weqoq"><code id="weqoq"></code></tr>
  • <tr id="weqoq"><code id="weqoq"></code></tr>
  • <legend id="weqoq"></legend>
  • <center id="weqoq"><sup id="weqoq"></sup></center>
  • <legend id="weqoq"><input id="weqoq"></input></legend>
  •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民国《合作社法》的孕育与影响/比较法文丛
    编号:45571
    书名:民国《合作社法》的孕育与影响/比较法文丛
    作者:陈婉玲著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0年9月
    入库时间:2010-12-8
    定价:58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以合作社运动为基本线索,全面检讨民国《合作社法》的孕育过程和实施效果。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合作社的背景知识;第二部分:立法的背景分析,合作社思想的传入、民间高涨的合作社实践和政府合作社政策的推行是民国《合作社法》颁布的催生剂;第三部分:立法活动及结果,合作社运动诉求以及各省市地方立法的实践为民国政府合作政策迅速上升为法律提供了条件;第四部分:立法实施及其效用。附录部分收录了民国政府颁布的四个重要合作社法律法规。

    --------------------------------------------------------------------------------

    图书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合作社源流考察
    第一节 弱者自救:合作社起源的社会基础
    一、18世纪~19世纪英国劳动者状况——经济上弱势群体的形成
    二、合作社与工会——劳动者结社运动的分流
    三、合作社产生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合作社形态构造:空想·经典·异化
    一、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合作社的原始形态
    二、从理想到现实:罗虚戴尔经典合作社形态
    三、集体公社:合作社的异化形态
    第三节 经典合作社运动的展开
    一、经典合作社的种类及功能
    二、两条轨迹:合作社运动差异性分析
    三、经典合作社的本质规定性
    第四节 合作社多元立法价值
    一、社会价值:基于改良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二、经济价值:基于实用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三、政治价值:基于集体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第二章 民国合作社运动的发轫
    第一节 西方合作社思想的传入
    一、近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与知识分子的思考
    二、西方思潮蜂拥而至,“合作主义”脱颖而出
    三、传播合作社思想的先驱
    四、合作研究团体与合作文献
    五、知识分子传播合作社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民国初期的合作社组织
    一、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早期消费合作社
    二、上海国民合作储蓄银行——早期信用合作社
    三、湖南大同合作社——早期生产合作社
    四、上海合作社联合会——早期合作社联合组织
    五、早期合作社发展评析
    第三节 社会救济:华洋义赈会的合作事业
    一、华洋义赈会的成立与演变
    二、华洋义赈会推广的信用合作社制度
    三、华洋义赈会合作事业评价
    第四节 复兴农业:乡村建设的合作社实践
    一、山东邹平实验区的合作社
    二、河北定县实验区的合作社
    三、乡村建设中合作事业评价
    第三章 政府合作政策的确立与推行(1927年—1934年)
    第一节 合作政策的理论动员
    一、国民党民生主义的合作理念
    二、薛仙舟《全国合作化方案》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设计
    三、社会各界对政府作用寄予厚望
    第二节 民国政府合作政策的确立
    一、七项运动:国民党合作政策的确立
    二、合作政策实施方案
    第三节 农村合作社成为合作政策的制度安排
    一、民国政府以农村为核心推行合作政策的原因分析
    二、农业合作社类型的选择
    三、政策指导下的农村合作社运动
    第四章 合作社立法准备
    第一节 合作行政的构架和介入
    一、合作管理机构官僚化
    二、合作金融支撑国家化
    三、政府合作指导制度化
    第二节 民国《合作社法》颁布前立法状态
    一、《农村信用合作社章程》
    二、地方政府颁布的合作社行政规章
    三、“剿匪区”合作社法规
    四、民国《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
    第三节 立法建议与讨论
    一、寿勉成的立法建议
    二、民国《合作社法》的蓝本:《产业协作社法草案》
    三、工商部《消费合作社条例草案》
    第五章 民国《合作社法》的体例和内容
    第一节 运动催生立法:社会史观的角度
    一、各国合作社运动对立法的影响
    二、民国合作社运动的特质
    三、民国合作社运动对立法的要求
    第二节 合作社立法模式的选择
    一、各主要国家20世纪上半叶合作社立法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合作社立法体例
    三、民国《合作社法》的立法模式
    第三节 民国《合作社法》的主要内容
    一、合作社的法定意义及其法人资格
    二、合作社的法定组织类型
    三、合作社的设立
    四、合作社的社股及盈余
    五、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六、合作社的联合
    第六章 民国《合作社法》的实施
    第一节 实施准备:全国合作事业讨论会的召开
    一、全国合作事业讨论会的筹备及召开
    二、全国合作事业讨论会的决议案
    三、全国合作事业讨论会宣言及影响
    第二节 民国《合作社法》框架下合作社运动整合(1934年~1937年)
    一、民国《合作社法》颁布前后合作社量的比较
    二、合作社的重新登记
    三、民国《合作社法》实施前后合作社质的比较
    第三节 民国《合作社法》的虚置(1937年~1945年)
    一、抗日战争时期合作政策的调整
    二、抗日战争时期合作社运动的变化
    三、新时期民国《合作社法》的不适应性
    四、新县制建设中民国《合作社法》进一步虚化
    第四节 民国《合作社法》效果评析
    一、民国《合作社法》的实施效果
    二、民国《合作社法》绩效不足的原因分析
    三、绩效软肋:土地制度和功能定位
    第七章 民国《合作社法》的施行例外及延续
    第一节 日本殖民统治下特殊区域的合作社法制
    一、日本殖民统治我国台湾地区的合作社法制
    二、伪满洲国的合作社法制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合作社实践与立法
    一、苏维埃革命根据地合作社法制
    二、统一战线下抗日根据地的合作社法制
    三、民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社立法的差异性
    第三节 民国《合作社法》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延续
    一、我国台湾地区合作社与农会的分与合
    二、我国台湾地区现行“合作社法”与民国《合作社法》的比较
    三、从综合立法到分业立法的发展趋势
    结语:主体认知与合作社法律文化的构建——兼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之施行
    一、小农社会与主体地位缺失
    二、当前农村合作社制度推行的障碍依然是主体认知的残缺
    三、弱者的武器:合作社法律文化的构建
    附录
    一、民国《农村合作社暂行规程》——1931年4月18日民国政府实业部公布
    二、《中华民国合作社法》——1934年3月1日民国政府公布——1935年9月1日施行
    三、民国《合作社法施行细则》——1935年8月19日民国政府实业部公布——1935年9月1日施行——1936年6月30日修正
    四、民国《县各级合作社组织大纲》——1940年8月9日民国政府行政院公布
    参考文献
    我的2006年~2010年(代后记)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蜜臀亚洲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